在航天与原子能等高端装备领域,每一个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质量,都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进度与整体可靠性。随着装备性能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传统制造工艺在难变形复杂薄壁构件面前愈发显得力不从心,“做不了、做不好”成为制约装备升级的突出瓶颈。
为破解这一困局,哈工大苏州研究院孵化的苏州杰创领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依托精密热成形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先进的电磁场能复合成形技术成功推向工程应用,在火箭燃料贮箱、小型原子能堆容器等关键部件制造中取得系列突破,为高端装备自主制造提供坚实助力。
【苏州杰创领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专注产业瓶颈:破解“成本高、流程长”的行业困局
难变形复杂薄壁件的高质量成形制造是制约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原子能装置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航天火箭的燃料贮箱、原子能装置的核心元件等结构,对轻量化、高强度及精密成形提出极高要求。
针对这一国家重大需求,杰创领航依托哈工大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开展电磁场能复合成形技术研发,成功研制出适用于航空航天复杂零件批量生产的成形工艺与设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该技术在运载火箭燃料贮箱整体箱底凸孔和隧道管、发动机曲面件、原子能螺旋管等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应用,实现低成本、短流程成形制造。
二、展现硬核技术实力:实现从工艺到装备的全链条突破
公司围绕“工艺开发—模具设计—装备制造—零件验证—小批量试制—集成系统”展开一体化系统开发,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与装备体系。
目前,公司已在五大技术方向上取得关键突破:
·曲面薄壁件成形技术:提出“变形协调渐进、力场如影随形”的电磁脉冲成形思路,突破线圈-坯料-模具形位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在室温下解决燃料箱底成形中硬态铝合金翻孔的“卡脖子”难题。

图1:火箭贮箱整体箱底翻孔
·曲面管类件成形技术:发明线圈渐进换位成形方法,实现薄壁不锈钢螺旋管和铝合金波纹管精确成形,不锈钢螺旋管槽深精度达到0.05mm,可成形厚2-4mm、长1-5m铝合金波纹管。

图2:火箭燃料贮箱铝合金波纹管
·冲压-电磁复合成形技术:针对高强铝合金板材室温塑性低、成形件定形性差难题,提出冲压-电磁复合成形工艺方法,塑性相对刚模冲压提高30%以上,成形精度显著提高。

图3:某新型发动机
·异种金属连接技术:发明双金属管电磁复合成形方法,实现在室温下的铝-钢、铜-钢等异种金属冶金连接,解决了界面连接强度差、覆层壁厚不均、力能转化效率低等难题。

图4:铝-钢管电磁脉冲连接
·端子-电缆电磁脉冲压接技术:将电磁脉冲成形技术引入端子-电缆压接,使电磁压接接头承载能力提高50-100%,接头电阻降低30-50%。

图5:新能源车用电缆电磁压接样品
截至目前,公司已申报3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东吴领军人才企业”和“姑苏领军人才企业”计划资助。
三、服务国家战略:成果已获行业头部单位广泛应用
杰创领航的技术成果已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航天领域,解决了室温下火箭燃料箱底硬态铝合金翻孔难题。该技术已应用于多种型号火箭,使翻孔件合格率提高到近100%,加工效率成倍提高。
·在原子能领域,研制电磁脉冲成形专用装备,攻克小型原子能装置薄壁不锈钢螺旋管制造难题,获得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高极限深度的螺线管产品。该成果是2021年度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主要贡献点。
·此外,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某新型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隔热衬套,塑性变形量仅2%,成形精度达到0.05mm。
四、汇聚顶尖团队:夯实持续创新的发展根基
杰创领航的核心团队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热成形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多项国家级产业化项目,长期开展能场复合成形技术研究,致力于航空航天产业化项目研发,技术积累深厚。形成了完整的研发、生产、市场、人事的工程化团队。
五、合作对接
欢迎联系企业洽谈对接:于老师 13613659152 haipingy@hit.edu.cn。
杰创领航的成功实践,印证了“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通过市场化主体进行工程转化,并在国家重大型号任务中实现应用验证”这一创新路径的强大生命力。
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化创新机制,支持杰创领航攻坚尖端制造难题,并将这一成功经验赋能更多孵化企业,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哈工大力量。
产业化观察系列专注于记录并启迪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通过系统解析研究院孵化企业的创新实践,深度凝练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内在规律,全面呈现前沿技术跨越工程化壁垒的完整路径,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哈工大范本。


